bet皇冠体育_新皇冠体育@

图片

辉南县农机化在通化市的地位和作用

辉南县农机化在通化市的地位和作用

日期: 2015-02-12  来源:通化市农业委员会  刘连群  王集宏
  前言:辉南县地处长白山脉与松辽平原交汇处,幅员面积2278.7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1个省级开发区,有143个行政村,总人口37万,其中,农业人口24万。辉南县盛产优质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2012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2014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22.6万亩,粮食总产11.3亿斤,分别占通化市32.4%和42.9%。辉南县是通化市农机大县,2014年农机及配套机具7.2万台(套),占通化市41.5%,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56.5%,高出全市3.7个百分点。
  为总结农机化工作经验,探索解决农机化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近日,我们深入辉南县农机局、部分乡镇农机管理站、村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开展了调研走访。调研中了解到,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趋动下,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热情高涨,积极踊跃购置使用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抵御自然灾害,生产集约规模化经营,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
  一、落实国家农机补贴政策,提升农机装备作业水平
  (一)推进农机化发展进程。自2010年以来,辉南县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推广适合当地作业的新机具、新技术,利用农村集会、现场演示会、印发传单等形式,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宣传,努力做到补贴政策家喻户晓,为了确保并方便农民能尽快享受到实惠,通过组建农机补贴大厅,积极简化补贴手续,为办理补贴的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调动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推动了全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截止2014年底,共落实补贴资金6293.3万元,(其中:中央补贴资金5661.7万元,省级补贴资金631.6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16万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到38.5万千瓦,补贴资金、补贴机具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分别占全市26.7%、24.6%和32.1%。自2010年以来全县农机总动力以年均2%的比例递增,高出全市0.8个百分点。耕整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渔业、水果业及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机械从无到有,门类日趋齐全,特别是运输型拖拉机、机动插秧机、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等高性能、高效率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更新换代正在加速。到2014年底,辉南县拥有拖拉机2.6万台,水稻联合收割机30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60台,水稻插秧机390台,工厂化育秧设备33套,配套农机具达4.6万台(套),种植施肥机械5794台,农用排灌机械4520台,收获处理机械1778台,农产品加工机械4056台,农用运输车2988台,分别占全市39.4%、26.7%、30.1%、54.3%、46.5%、43.2% 、84.1% 、26.8% 、22.3% 、20.6%和29.3%。
  (二)扩大农机作业范围。2014年,辉南县机耕面积达110万亩,机播面积63万亩,机收面积21万亩,分别占通化市40.1%、45.2%和27.1%。水田农业机械作业主要体现在机翻、机耙,旱田农机作业主要体现在机灭茬、机起垄。水旱田机插(播、收)84.6万亩,占全市36.5%。设施农业灌溉施肥机械化作业水平47.7%,耕整地机械化作业水平51.3%,分别高出全市平均水平7.9和8.8个百分点。全县农机化生产作业总量295.7万亩次,(其中:机耕地109.5万亩,机耙地20万亩,机灭茬37万亩,机播种63.3万亩,机起垄45万亩,机插秧19.6万亩,水稻机收获21.3万亩),占全市50.1%。
  (三)发展农机服务体系。购买农机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农村良好的投资渠道和就业门路。一是近年来,辉南县不断强化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农民与农机作业市场的纽带和桥梁。农机服务网络正在形成,乡镇农机站在调整中发展,农机管理、推广、培训、供应、维修和信息服务组织日趋完善。把有能力提供农机专业服务的农民组织起来,组建了农机机耕服务队、抗旱服务队、机收服务队、机械维修服务队、机电灌溉服务队,积极开展农机备春耕、水稻机插秧技能竞赛,切实解决了机械购置资金不足、技术人员缺乏、服务机制不活等诸多问题,到目前,全县现有农机销售网点65个,农机维修网点140个,乡镇农机技术推广站12个,分别占全市32.2%、32.7%和16.2%。二是农机服务组织逐步发展壮大。农机服务组织形成上不断创新发展,涌现出了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他们通过开展农机作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收,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粮食机械化生产由产前、产中、产后向全程机械化发展。2014年,全县有合作组织87个, 占全市46.5%,其中,全国示范农机合作社1个,占全市100%。
  (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通过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和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的拉动,全县农机装备结构呈现新的发展态势:一是机具性能由普通型向高性能发展;二是机具型号由小型向大中型发展。2010年,辉南县大中型拖拉机与小型拖拉机的比例为 3.2 :100,2014年达到9.5 :100。三是配套农具由单一向多样发展,农机具配套比日趋合理。2014年春季,大中型拖拉机配置旋耕机、灭茬机、起垄机、镇压辊,一次作业一次成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粮食机械化生产由产前、产中、产后向全程机械化发展,其中,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去年以来,辉南县开展国家级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建设2万亩,通过农机补贴、省全程农机化工程建设等政策与项目扶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了项目区的生产能力、装备水平和生产经营规模。
  (五)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机化大大缓解了农民种田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据比照的测产结果测算,旱田作业可以一次完成灭茬、起垄、覆土作业,是人工作业的30倍以上,玉米从播种到收获机械化作业与人工作业相比每亩可节省成本60元,采用水田机械插秧,亩可增产40公斤,平均增幅10%,一台中型收割机每天可收割水稻30多亩,是动力打稻机工效的20倍以上,相当于70个劳动力的工作,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每亩可为农民节本增效270元左右。一般购机户“扣除工钱和耗费,一年收回购机成本,两年翻倍赚钱”,由于辉南县机耕作业的普及,机收作业水平的提高,节省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收入的增加,使他们有能力投入到其它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2014年全县农机化作业总收入15135万元,实现利润7449万元。分别占全市24.1%和25.8%
  二、制约农机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辉南县农业机械化在推进全县乃至通化市粮食生产工作中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也应清楚看到农机化生产工作中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农机农艺结合不够。农机农艺结合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方面,还存在不按农机标准育苗,大大影响了机插秧质量。在玉米机收过程中,由于垄距不标准,而无法开展机收获。尽管80年代,辉南县部分乡镇也成立了农机队、农机大院,开展过水田育插秧机械化的推广,但那时的农艺技术还比较落后,效果不好。基于这种前提,农民对水稻机插秧还存在偏见。当时水田收割在辉南县还是空白,农民在认识上模糊。
  二是农机化基础条件不好、融资难。一方面农村田园化建设相对滞后,乡村机耕道欠缺,多数地方机耕道越来越窄,难以适应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要求,特别是水田田块不规整,田块小,不成方不成条,机械化作业难度大。另一方面,由于辉南县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民自发购置农机的经济实力有限,再加上农民购置大型、高科技含量机械融资难造成农机装备不合理。存在“四多四少”问题,即小型机具多、大型机具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粮食作物机具多、种植机具少;低科技含量机具多、高科技含量机具少。
  三是农机管理体制机制和技术落后制约农机化发展。县、乡两级农机管理服务部门各自为政,隶属不同层级,发挥不出最大作用。农机部门机构还是停留在二十几年前的状态,现有职工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员,农机队伍结构老化、不稳定,专业技术力量薄弱,这些年有的专业人才改行外流,真正懂技术懂业务的寥寥无几,虽然经过几次改革没有太大变化。
  四是技术服务不到位。因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这些年农机化工作深入开展,产生了新机具新技术只能靠厂家和农民自行发展,使一些不合格产品给农民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影响农机化发展。农机具和农机新技术日新月异,而技术服务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由于经费不足,影响基层单位服务工作积极性,导致农机化发展缓慢。
  三、发展建议
  辉南县农机化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是通化市各地共同面临的,为此特别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宣传、培训和示范等工作力度。农机农艺结合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先决条件,要深入实际地组织开展现场展示、演示,使农户对新机具、新技术全面认知了解,为新机具的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提高农机户对全程机械化再认识水平,现在的机具种类多、性能好,只有把握好各个生产环节科学操作,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是破解农机发展规模经营和融资问题。依法促进土地承包经营的合法有序流转,适当集约土地经营权,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业生产规模经营管理,多渠道解决农业规模经营的投融资问题,通过购机补贴政策引导、农机项目带动、资金支持、机具、土地和资金入股等方式加快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发展,破解全县农机化发展的土地规模经营和资金两大制约因素,促进全县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从有利于农机化事业出发,真正实现由层级管理为行业管理,基层农机管理机构是国家农机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与农业有关的单位或部门必须要与乡村农业生产一线管理单位紧密相连,农机部门根据机构建设不同,统一管理,强化队伍,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发挥作用,明确分工,各尽其能。依法完善队伍建设,充实年轻的专业人员,并保证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加强行农机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强化专业技术学习和职工队伍建设,稳定农机队伍,为促进农机化的发展打好基础。
  四是加大财政投入,提升农机技术服务力度。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以专业技术人员、乡镇农机(技)站、种粮大户为支撑,把机械化技术示范工作推广到各个乡镇,要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班、培训班,对在职人员进行分门别类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各类农机管理和技术服务人员的素质,更好的指导农民,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五是落实国家农机补贴惠农政策。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培训指导、宣传公示和责任落实等工作,确保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引导促进作用,加快农机化发展进程,重点扶持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和开展农机化项目建设,优先解决当地生产急需的水稻插秧机、水稻收获机、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深松机等机械化薄弱环节问题。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bet皇冠体育_新皇冠体育@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